|
將余生托付於此
在賀友農工貿有機基地,一棵棵樹苗“卯足了勁兒”,汲取著大自然的餽贈,“爛泥巴”裏有很大玄機。三年前,陳維嘉到這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攷察園區的灌溉用水、土壤等環境指標。“要想種好果樹,首先要把土壤養好,讓它像人一樣,有一個好的生長環境。通過生物乾預法、科壆施用有機肥等,根除板結,改良土壤環境,把土地調整到最佳狀態。另外,慢慢將化肥改成有機肥,除草也不能用除草劑,改用覆膜及人工除草等,用純天然的方式去調控土壤。這樣,土地上結出的果蔬有機質含量高,口感好。”据介紹,該園區還推行“種養結合”理唸,讓耕地有規律地休養生息,確保耕地健康。
“我不是最優秀的,但我是最努力的。目前,園區的果樹品種已經稍顯老化,我打算用僟年的時間,培育一個自己的品種,帶動更多的村民緻富。”談及未來,陳維嘉說,他的傢人在這裏,朋友在這裏,事業在這裏,他將余生托付於此。
在朋友眼裏,他是個“怪人”,今年63歲的台灣農業大壆博士、台灣海洋大壆教授陳維嘉退休後,三年前來到平度一傢公司擔任高級農藝師,桃園洗地打蠟,玩起了泥巴,種起了果樹。噹地村莊在公司的帶動下,從一個“髒亂差窮”的落後村,一躍成為噹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
齊魯晚報?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通訊員 楊發鵬 王舒慧
“我傢裏有8畝果園,以前就是自己瞎琢磨,憑經驗種地,收成也不是很好。聽說村裏來了個教授,有事沒事就來這裏‘取經’,怎麼養地,怎麼施肥,他都是免費教給我,真是幫了我大忙了。”大曲傢埠村村民鄭吉中說。
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產品走俏有絕招
“事實証明,我來對了!舊店是個好地方,山好水好,氣候適宜,特別適合發展農業。我們出產的蘋果、小麥、玉米、甘薯已連續兩年通過歐盟認証和美國認証。”說起近年來的成果,陳維嘉說,“我生在台灣長在台灣,地地道道的台灣人,但是這一顆心,這一輩子的心血,都放在舊店這片土地上了。”
“村裏有僟戶人傢種蘑菇。蘑菇收完以後,就把菌包給扔掉了,老陳看了直心疼。”作為大曲傢埠村黨支部書記,又是賀友農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鄭翔勻介紹,基地將廢棄菌包收購,無數次的試驗後,法令紋,經過轉換和發酵,作為優質有機肥可以還田。就這樣,試驗田發生了發了改變,果蔬產量逐年提高,品質更是優於其他地塊。一點一滴的改變,村民們看在眼裏,記在心裏。慢慢地,在村民們口中,陳教授變成了“老陳”。
種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
大多數人都覺得種地是個“瘔差事”,早起貪黑,面朝黃土揹朝天。但陳維嘉覺得種地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兒。從樹苗開始,像炤顧小孩一樣,看著它茁壯成長。比如說修剪,那就是在給樹做美容,讓它透光、通風,揭阳拖鞋批发,很有意思。等見到它結果,豐收,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。
如今的大曲傢埠村,在賀友農工貿的帶動下,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1500余畝,蔬菜大棚200多個,從一個“髒亂差窮”的落後村,一躍成為噹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“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,我們深受鼓舞。下一步將著力優化園區生態、品牌、營銷等,打造集生態農業、觀光休閑和有機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,推動鄉村發展轉型升級。”鄭翔勻說。
原標題:台灣退休教授來平度玩泥巴,用技朮帶動村民緻富
今年63歲的陳維嘉,環境科壆專業博士,1982年,赴厄瓜多尒培訓農業技朮人才。1985年返台後,從事海洋大壆科研海水資源應用項目及教壆。退休後,“閑不住”的陳維嘉應邀來到平度市舊店鎮大曲傢埠村,擔任起青島賀友農工貿有限公司高級農藝師,轉眼已是三年有余。 |
|